【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邢台学院学报
主办:邢台学院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ISSN:1672-4658
CN:13-1337/G4
影响因子:0.224256
被引频次:8702
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互联网+时代旅游气象服务建设探讨

来源:邢台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首次提及“互联网+”概念[1]。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冲击。现如今“互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首次提及“互联网+”概念[1]。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冲击。现如今“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便捷高效的网络信息服务时代,这需要各行各业自身作出很多创新和发展去适应这个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旅游已经逐步地不能适应这个发展步伐,所开展的游客个性化服务与海量信息处理工作也不能顺利进行,这对旅游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现阶段,我们的旅游气象服务还仅仅局限于旅游景点的天气预报,能够满足游客合理规划旅游路线和相关旅游方案的景点特色与气象条件相结合的旅游气象指数预报,还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气象新产品[3]。

1 “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互联网+”技术就是以互联网为导向,将经济、社会生活、信息扩散过程相统一的一套完整的信息技术,而且其中的信息技术还覆盖了包括大数据、移动互联以及云计算在内的各种数据平台[5]。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上来看,在这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展了非常多的更新换代的变革过程,目前我们也即将步入5G时代,这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局限性很小,所以其发展非常迅速,这对传统行业的带来的冲击就越来越多,这样就需要传统行业不断变革创新。总而言之,“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

2 当前旅游气象服务现状

现阶段,旅游业对气象服务的依赖度很高。旅游安全保障离不开气象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旅游服务质量中公共气象服务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5]。因此,一个城市的旅游服务质量也是我们衡量城市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旅游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平常消遣的方式。因此人们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更高的期望,对于旅游安全及品质问题也是非常的关注,所以我们的气象、旅游相等关部门要及时向广大游客提供旅游气象服务,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然而我国现阶段的旅游气象服务相关的体系还不完善,没有什么标准化和统一性的服务体系,所以大多数的服务建设都在摸索阶段。根据我国的相关旅游数据显示,我国的很多景区并没有建设针对旅游服务而布设的自动气象站,即使某些地区有部分建设但是还缺乏整体的大局观念,也没有一些标准化的观测体系。因此我们普通民众获取天气信息和未来几天的天气都是通过天气预报所知,这种方式相对于简单些而且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为对于旅游安排没有很大的作用。还有就是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像墨迹、彩云等气象APP问世,但是在气象数据传播的及时性和精准性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3 旅游气象服务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

第一点:在气象服务方面,我们一般都采用与公共服务信息相互对接的形式,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社会公共性服务的快速进步,旅游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应该采用以游客和旅游景区的需求为导向,结合旅游景区特色的旅游气象服务体系。传统的旅游气象服务都是气象部门根据景区附近观测站点,自主开展的服务。现如今,气象部门不仅需要跟旅游景区、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相互对接,还需要根据游客的需要,去完善服务产品。“互联网+”技术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工作的繁琐性,前期只需要做好调研和对接,就可以实现;然后再不断地根据网络上游客们的反馈,对服务产品进行完善。与此同时,从气象信息的传播方式角度来看,网络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也给旅游气象服务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进而有效的提升我国当前旅游气象服务信息的效率。

第二点:科学合理的建设旅游气象服务自动观测系统是建立旅游气象服务的前提[6]。当前在旅游景区布设的精准化气象观测站的数量极其的少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旅游气象服务工作进展缓慢;另外,部分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原因也使得气象部门很难在该地区布设气象观测站。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相关数据处理办法制作精细化的格点化预报,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进行全方面的气象数据覆盖。此外,气象部门也能在景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时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预警工作,有效的避免游客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时间点进入景区游玩。


文章来源:《邢台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xtxyxb.cn/qikandaodu/2021/0115/481.html


上一篇:邢台县农村宅基地调研报告
下一篇:基于邢窑文化的邢台文化建设研究